新加坡頻道 > 正文
 
南洋理工文學院院長陳金樑:跨學科創新勢在必行
2014年07月29日 16:50:05  來源: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字號 】【收藏】【列印】【關閉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7月29日電(記者 左昊暢 吳婷 實習記者 陳麗婷)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化信息化已經在産業前沿佔據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文科專業的職業定位似乎處在了尷尬地位,對學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對此,南洋理工大學文學院院長陳金樑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教育係統只注重某一個學科研究的模式已不能適應,“業有專攻”加跨學科學習和研究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與眼界,給他們更多的職業選擇。

    陳金樑是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學者。但實際上他最初的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學、宗教以及文化。

    “在讀博期間,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導師,他帶領我領略到中國文化及歷史的魅力。自此我的研究范圍逐漸轉移到中國傳統文化上,尤其是道家和儒家文化。”他表示。也正是這一段的經歷,陳金樑在多年教學、研究中一直保持著某種責任感——加深西方對于中國文化及習俗的理解,希望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圖為南洋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藝術設計與傳播資訊學院(文學院)院長陳金樑博士接受新華網新加坡頻道專訪

    業有專攻 視野寬闊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長期以來,文學、哲學等人文學科都發揮著“興觀群怨”的作用,啟發學生對社會和人性的認知。但另一方面,從職業定位和社會需求角度來看,文學教育似乎難以成為職業教育,沒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這也是目前經濟、金融類專業受捧,而人文類專業人氣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陳金樑:這主要取決于學校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傳統的教育係統往往傾向注重某一個學科,例如學生學習中國研究,那麼就局限在這個領域;學習歷史,所有的課程設置都是圍繞歷史,基本很少涉獵歷史以外的東西。

    南大實際上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教學方面,我們會把科技與人文社科,甚至是藝術設計學科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糅合在一起,這是我們的特色之處。

    南大有一批非常有實力的學者,他們通過嶄新的角度去研究歷史、社會學、哲學以及其他學科。同時,我們也一直嘗試將文學院的課程設計更加多元化,包含更多科技元素。例如有學生的職業目標是科技公司的執行總裁,他們可能不需要成為一個工程師,但必須懂技術。所以這種擁有科技背景的人文社科教學方式,對學生大有裨益。尤其是未來當他們需要管理公司,決策並開發産品,開拓市場的時候,會更具主動性。

    除此之外,南大的公共選課係統也提供很多機會給其他學院的學生來文學院學習。我們非常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南大以及文學院希望為學生提供全球化視野的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今迅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希望學生在學校獲得的一種更寬闊的教育平臺,讓他們能從不同角度看事物。當然,我們希望學生在擁有足夠知識與技術的同時,也要求他們在主要研究領域有深度認識,做到“業有專攻”。二者結合,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與眼界,給他們更多的職業選擇。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傳統來説,東方文化相對內斂,在思考方式、觀點表達上東西方差異很大,南大文學院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學校如何最大程度上鼓勵他們深入溝通、理性思考?

    陳金樑:首先介紹下南大文學院的機構設置。目前文學院下屬有3個學院,設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再加上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約有5000名在讀學生,佔全校學生人數約六分之一。其中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規模最大。另外我們也為理、工和其他南大學院提供了多種不同的課程。

    我們的理念是在課堂內外帶動學生,喚醒他們的好奇心。因為我發現,盡管他們都已經非常聰明瞭,但還是不太習慣發出質疑的聲音。作為一個老師,我認為我的首要任務是給學生灌輸自信心,引導他們有勇氣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及信念。

    其次,鼓勵他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思維。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自由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權衡一個論點的正反方,讓他們學會向同輩學習。

    同時,我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國際化視野不僅是指他們知道多少國際名牌,看過多少好萊塢電影,而是關于他們的眼界,他們的溝通方法,他們的做事心態。我認為,真正的國際化視野,並不會取代原有的思維方式,更多是思維的開闊。中國學生畢業離開南大後,有可能會回到中國工作,這時,南大給予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眼界,就是他們的優勢,擁有與同齡人不一樣的看法與做事方式,這是相當重要的。

   1 2 3 下一頁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余南 ) 【字號 列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68063861